务工专列是中国铁路部门在特殊时期为保障劳动力有序流动推出的定制化运输服务。该专列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模式,由铁路部门与地方政府、用工企业协同制定运输方案,通过整列或包车厢形式实现务工群体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闭环运输 [2-3]。自2020年应对复工复产需求起,全国累计开行超300列专列,运输量逾33.2万人次。2025年春运期间,云南、甘肃、河南等地相继开行务工专列。专列运行过程中严格落实车厢消毒、健康证明查验、体温监测等防疫措施,并配合用工单位实施"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的全流程管理 [1-2]。
- 组织单位
- 铁路部门与地方政府 [3]
- 运输模式
- 点对点直达运输 [1]
- 首趟时间
- 2020年春运期间
- 最大单日量
- 单日最高开行27列(2020年2月)
- 防疫措施
- 车厢预留、健康证明核查 [2]
- 覆盖区域
- 全国多地 [3]
发展历程
播报编辑
2020年2月成为务工专列开行关键节点,全国铁路当月累计开行115列专列,运送12.3万务工人员。截至2025-08-06,专列总数增至300列,运输量突破33.2万人次。2022年春运期间,南宁铁路局创新推出'学生车厢'模式,通过重联动车组方式运输学生群体。2025年形成多点开行格局,2月5日云南广南县站开出蛇年首趟专列,2月7日甘肃首趟高铁务工专列启程,2025-08-06河南完成年度首次专列运输。
运营机制
播报编辑
采用三级联动组织模式:
- 需求对接:铁路部门提前收集地方政府、企业的用工规模及流向数据 [3]
- 方案制定:按'一车一策'原则配置列车编组,优先使用高铁动车 [1]
- 健康管理:务工人员需持出发地健康证明,全程佩戴口罩并接受体温监测 [2]
防疫期间建立专项保障体系:
- 车厢按50%客座率预留席位,每2小时进行通风消毒 [2]
- 设立专用候车区域及进站通道,避免人员交叉接触 [2]
- 到站后由用工单位实施行李消毒及二次健康筛查 [2]
社会影响
播报编辑
2023年重庆西至广州南D4881次专列单趟运输890人,有效缓解珠三角制造业用工缺口 [1]。北京建工集团通过专列包厢实现2000名建筑工人48小时内返岗,保障重点工程复工进度 [2]。2024年"春风行动"期间,全国开行跨省专列43趟,推动中西部劳动力向长三角、珠三角有序转移 [3]。
典型案例
播报编辑
- 1.川渝联动专列:2023年2月开行的D4881次列车采取"省级对接+市级协调"机制,四川省人社厅与重庆市交委联合申报运输需求,中国铁路成都局调配动车组重联运行 [1]。
- 2.闭环管理专列:2020年3月北京建工专列实施"三段式"管控,出发前由劳务公司统一办理健康证,行程中实行分餐制,到京后经专用通道直达隔离观察区 [2]。
- 3.区域协作专列:2024年四川至广东专列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列车配备职业指导师提供岗前培训 [3]。
- 4.高铁务工专列:2025年甘肃开行的G2025次列车采用'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
该运输模式已拓展至学生、农民工等多类群体,2022年广西开行9趟学生专列,通过预留车厢方式运输高校学生。据统计,2020-2025年间务工专列正点率保持98%以上 [1]。